实验室安全--什么是危化品
作为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学生,有一门必学的课程即实验课,初入实验室时对它充满好奇,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种试剂药品混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美丽的颜色了,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同时,实验室药品安全不容小觑。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危化品。
危化品即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放射性等特性,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保护的化学物品。
危化品主要分为八大类:
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石油醚、二氯乙烷、乙醚、丙酮、苯、甲醇、乙醇等。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如金属态的钾、钠、锂、钙、赤磷、镁粉等。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如过氧化氢、高氯酸等。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氰化物---毒药之王”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如发烟硝酸、发烟硫酸、盐酸、氢氟酸等。
【!!!注意!!!】以下废液<不能互混>:
1.过氧化物、高氯酸、高锰酸钾和有机物:燃爆
2.易燃易爆品和氧化剂:燃爆
3.硝酸盐和硫酸:强挥发
4.挥发性酸和不挥发性酸:强挥发
5.亚硝酸盐和酸类物质:毒气
6.二氧化锰、高锰酸钾、高氯酸等不能与浓盐酸混合:毒气
另:氟化合物废液不可用玻璃容器回收!